在最初的九年里,Air 气垫因为出色的性能而备受赞誉,同时气垫的空气容量也调整到了最适合运动的状态。但在当时,耐克最具生命力的这项元素仍然不为人所看到。而在 1987 年,当 Air 气垫第一次出现在了鞋子外部的时候,掀起了一阵狂潮。
最初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元件设计让 Air 气垫成了球鞋设计的关键元素。可视 Air 气垫凭借自身的美感成为了人们的向往。
下面的三个例子展现了设计和生产部门如何通过别出心裁的手法帮助不断创新和重塑 Air 技术,使它的生命力得以持久延续。
1. 分叉缝结构赋予 Air 气垫高度
Air Max 的创新需要在稳定和体验两者之间达到巧妙的平衡。最新 Air Max 720 柔软至极的脚感便是通过不断追求材质和结构的极限实现的。这双鞋的气垫鞋底不仅能够提供明显的弹跳感,而且还能为双脚提供支撑。不能让穿着者有摇晃感,否则舒适的初衷就打了折扣。
Air Max 720 气垫的厚度达到了 3.8 厘米,达到史前未有的 Air 气垫容量。
设计的一个理念就是往大的方向发展。创新分叉缝结构让气垫的轮廓形成的大几何形状确保了它的结构完整性。
2. 吹塑技术成就 Max Air
硕大的气垫最初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来仅得益于一项技术:吹塑成型。
有了吹塑技术,Air 气垫可以呈现更多的形状和设计,包括在一个气垫内形成不同的高度以便塑形。设计师可以利用不同的压力创造不同的空气室或空气荚,为穿着者提供卓越的分区缓震体验。吹塑技术让设计师创造出了最高的气垫(并提供持久的冲击保护),把中底的泡沫材质最小化,设计出迄今为止气垫可视度最高的Air鞋款。
在吹塑之前,耐克设计师先增加空气包侧壁的气压,以此调整 Air-Sole 气垫的高度,让它几乎达到了极限。
吹塑技术改变了一切。它为耐克设计师和工程师提供了新的创作方式,让他们能够设想出更新的缓震系统,同时让 Nike Air 更好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吹塑技术也让生产速度和效率大幅提高,成本显著下降,因为他让气垫的焊接和形状可以一步成型。
Max Air 大事记
1991 年:耐克资深设计师布鲁斯·基格尔(Bruce Kilgore)是最先把Air技术用于篮球鞋的设计师之一,他用吹塑技术创造了第一个 Nike Air 180 气垫,可以透过鞋跟和鞋侧看到气垫。
1993 年:耐克将进一步完善的吹塑技术运用在了 Air Max 93 身上,让耐克的设计师得以突破中底的阻碍向外延伸来创造新的气垫。这项新的技术让鞋子的柔软度大大提升了约 35%,为穿着者带来有明显的 Air 缓震效果,同时实现鞋跟部位气垫完全可视,营造出一种富有冲击力的观感。
2006 年:耐克创造出了第一个 360 度 Nike Air 中底,完全淘汰了传统的中底。(这个项目起源于一个称为“空气泡”的概念,即把一个塑料片真空塑形成一个中底加一个外底的形状,把另一个塑料片放在顶部,把这些 Nike Air 气片合起来,然后向内充气。)Nike Air 360 充分展现了 Nike Air 创意是如何发展和转变的。
吹塑工作原理
首先,把 TPU 颗粒放入一个加热的桶中。一个转动的螺旋桨把这些球剪碎,直到它们变成液体。等到这些材料变粘后,把它灌入一个形状为最终理想部件的模具中(就像把牙膏挤进管子中一样)。这些塑料冷却后,就会从机器中弹出来,变成成品部件。
耐克不再使用六氟化硫气体后,就从吹塑转向微液层热压成型技术。用吹塑技术制造出来的相同设计也通过热压成型技术复制出来,不仅让耐克消费者体验到无缝转换,而且用的还是 Max Air 的名称。
3. 外侧包围拼接技术减少鞋子层次
外侧包围拼接技术(OSP)是一种 TPU 材质拼接方式,足够耐用可靠,可以将气垫和鞋面的咬合线连接起来。当耐克研发出 OSP 的时候,它让 2016 年的 Nike Air VaporMax Flyknit 成为了可能,那是第一个不用泡沫、不用橡胶、不用粘合剂的 Air 气垫。在那之前,所有的 Nike Air 鞋款都要用泡沫或 TPU 垫皮来把气垫和鞋面连接起来,这样一来就增加了鞋子的重量,气垫的柔软度、弹跳性和灵活感也会降低。
外侧包围拼接技术不可或缺的三大原因
1. 外侧包围拼接技术为气垫的放置提供了一个更厚更坚固的框架,同时确保了气垫的灵活性(就像网球拍坚硬的边缘可以支撑跳跃的球拍线一样)。
2. 这种拼接方式让设计师能够使用不受限制的大空气室来塑造气垫的顶部,让它贴合脚的形状,这是一个极为艰难的任务。
3. 外侧包围拼接技术的分合线可以被隐藏起来,让气垫和鞋面的连接看起来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