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关雅荻在短短的7天中参加了他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城市马拉松比赛:北马和上马。然而由于在第一场北马中消耗太多体力,最终上马比赛他表现不佳,上马也给他留下了不好的回忆。4年后,他已经参加了很多越野跑比赛,但从未想到要重回上马。今年,他将再度挑战自己,回归上马,找回奔跑马拉松的快乐。
我唯一一次参加上海国际马拉松是2012年,天气给我印象很深,出发前一直下着小雨。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是我跑得最崩溃的一次马拉松,因为跑得过于“放肆”、“不节制”与“没计划”,比赛最后几公里双腿严重抽筋,最后是勉强走到终点。如此糟糕的完赛体验,结果就是在这次上马之后,直接让我远离了公路马拉松,投入到了越野跑的怀抱。
其实四年前的那次上马,我以四小时十三分的完成比赛,单纯看成绩,对当时刚刚第二次跑马拉松的我来说,应该说还可以。但之所以整个比赛过程让我很崩溃,其实还是源于我自己的一连串“冒失”和“错误”。比如,那年上马是我正式参加的第二场全程马拉松,而第一场就是七天前的北京国际马拉松。对于一个完全的马拉松新手来说,人生的前两场全马比赛,居然是接连两个周末的“背靠背”,这个确实有点托大和“冒失”了。而且之前的我的马拉松处女秀,实在充满了戏剧性。
我人生第一场马拉松,北马,我在完全没有配速概念的前提下,靠着一股傻愣的猛劲儿,居然以三小时四十三分的成绩完成。虽然最后一公里双腿严重抽筋到,只能慢慢走,但我依然在终点兴奋不已,跟遇到的几位好朋友击掌相庆。可惜,由于没有遵守比赛规则,绕开了计时毯,北马官网上根本查询不到我的成绩。所以三小时四十三分这个完赛成绩只存在于我的GPS手表上和我的记忆里,还好终点有几位好友可以帮我共同回忆赛道上和终点处的点点滴滴。
当我发现这个残酷现实后,当时完全不顾双腿的酸痛,心里还“狂傲”地认为,北马没有官方成绩又怎样,我还要参加七天后的上马呢,我应该可以跑得更快。现在回想,真的是幼稚得可以!最终也事实证明,上马完赛成绩比北马慢了半个小时。但更重要的是,因为身体没有恢复,2012年的上海国际马拉松,给我带来了惨痛的经历。我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辈子我是不会再跑公路马拉松了。
北马和上马的接连严重抽筋,让我基本形成了“公路马拉松等于双腿严重抽筋”的刻板印象,此后四年我基本都在远离公路马拉松,全身心的投入到越野跑当中,而且参赛距离越来越长。四年过去了,从国内,到香港,然后开始全世界地去参加了几十场世界最顶级难度的超马比赛,距离越来愈长,难度也越来越大。但我心里有一个声音一直在回响:“嗨!你可还从来没有真正享受过公路马拉松的快乐呢!”
但是我从小就是一个敢于直面内心恐惧的人,面对恐惧,我会正面迎上去,直到战胜它!
所以,四年前上马带给我的“惨痛经历”,真的让我产生了恐惧或者畏惧了吗?真的让我厌倦公路马拉松,完全无法享受公路上奔跑的快乐了吗?或许,有那么一点点。
四年也算一个轮回。2016年,我想我总该可以去尝试重新找回公路马拉松奔跑快乐的感觉了吧?如果要找回那份奔跑的快乐,就必须要在上马的赛道上来实现,因为——“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而且我希望能够“复刻”四年前的那一幕——当年我脚上穿着Nike最高科技的一款马拉松竞技用的跑鞋,一身Nike专业跑步装备,使用着当时的Nike+ Running应用程序——这些是我当时训练的标配。今年十月底的上海马拉松,我希望继续用Nike武装自己。在备战上马的期间,我开始使用Nike+ Run Club应用程序,其定制化的训练课程,让我不再像曾经那般冒冒失失,而是更科学和系统的奔跑.这段时间,我重拾了路跑训练,再一次打开最新的Nike+ Run Club应用程序。我发现原来NRC中有间歇跑功能,这刚好符合我备战上马的速度训练。我现在期待一身Nike跑步装备,重回上马起点的那一刻。
我想或许最终完赛的成绩对我来说不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要重新找回公路马拉松奔跑的自信与快乐,摆脱内心任何对跑步的抗拒,直面自己过去的挫折与不足,做一个勇往直前、充满快乐的跑者,因为这才是真正的我。